当前位置:100EC>媒体评论>网经社陈礼腾:京东外卖 美团 饿了么试点取消骑手超时扣款基于三方面考量
网经社陈礼腾:京东外卖 美团 饿了么试点取消骑手超时扣款基于三方面考量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7日 13:07:29

(网经社讯)10月15日,京东外卖目前已在深圳、南京、哈尔滨、武汉等全国25个城市开展试点,将原有的骑手订单超时罚款机制调整为“服务分”管理制度。10月14日,饿了么也宣布正在部分城市试点以新版服务分制度取代原有的超时扣款机制。美团则在8月表示,将在2025年年底前全面取消超时罚款(详见 #网经社 专题:https://www.100ec.cn/zt/elmqsqy/  )。

图片.png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美团外卖、京东外卖、饿了么三大外卖平台在相近时间段内相继试点取消超时罚款,主要源于社会舆论对骑手生存困境的广泛关注、政策法规的明确要求以及平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考量。

首先,政策推动是取消罚款的直接动因。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9月发布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不应将扣款作为超时主要处罚方式,要求平台逐步推进替代性管理方式 。该文件还强调平台应完善配送员权益保障,包括社会保障、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方面 。这一政策为平台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和强制力。此外,2024年11月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的"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要求平台优化算法,保障骑手合法权益 。这些政策变化反映了国家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视,也为平台管理机制改革提供了制度基础。

其次,社会舆论压力是促使平台改革的重要外部因素。近年来,外卖骑手因超时罚款导致的交通安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如2025年3月上海交管数据显示,2025年3月某周,两大平台骑手交通违法超2万起,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法行为频发。这些数据揭示了"用安全换时效"的畸形生态,源于算法与罚款的双重挤压。

最后,平台自身发展需求则是改革的内在动力。随着外卖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平台意识到单纯依靠罚款约束骑手已难以满足长期发展需求。平台通过“正向激励”和“算法优化”是实现“效率与安全兼顾”,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并构建更可持续的用工生态。

从试点到全面推广,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消费者对准时配送的期待与骑手实际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消费者担忧取消罚款后外卖超时现象增多,而骑手在高峰时段或恶劣天气下仍面临配送压力,积分制若设计不当易沦为“换汤不换药”。

为确保这种人性化管理模式长期运行,对于平台来说,需持续优化算法,并增强规则透明度,建立骑手与消费者的协商机制;对于骑手来说,需提升专业技能,适应从“怕超时”到“重准时”的心态转变;对于消费者来说,则应给予更多理解,接受弹性配送时间,而非苛求绝对准时。同时,政府需完善监管法规,推动行业制定统一服务标准。

这一变革不仅是规则调整,更是一场关于效率、公平与尊严的治理升级,唯有平台、骑手、消费者及社会多方协同,通过技术优化与理念革新,才能真正实现外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家介绍:陈礼腾,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关注数字生活服务、在线旅游、移动出行、在线教育、数字健康等赛道。(合作联系加微信:clt7513,备注单位+职务+姓名)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